延續上篇從早到下午坐車睡了好幾輪後,
終於到達今天的目的地☞☞☞大洋路12門徒岩(Twelve Apostles)
總算是要來一窺它的神祕面紗了!
這些散落在海上的石灰岩原本都與陸地相連結,
因為海與風的不斷侵蝕而分離,之後每年又以兩厘米的速度腐蝕,
上次岩石倒塌是在2005年,目前海面上僅剩下八座石柱。
12門徒岩一開始並不是取這個名字,也不是真的有12塊岩石,
單純只是為了吸引遊客而命名,改名後果真每年有數以萬計的遊客前來造訪。
再往前走一點,又多了一塊石柱矗立於海平面~
可惜的是我們去的時候天氣有點陰,甚至還下起毛毛雨,以致拍照起來沒那麼壯闊,
如果是晴天來效果又會不一樣,這或許也是大洋路迷人的地方吧!
這個突出的石岬可以說是分界點,
往右的海面有六塊岩石、往左也有兩塊,可說是欣賞12門徒岩的最佳觀景台。
仔細看石岬上方小小的都是人影,除了吸引遊客也招來一堆蒼蠅
因為澳洲的氣候比較乾燥,所以蒼蠅都會朝人身上飛撲好多吸點水,
才會形成邊看風景還要邊趕蒼蠅的景象,也算是滿奇特的經驗!
左邊散落的兩塊岩石,
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吸引目光,畢竟數大就是美~
錢太多的人還可以選擇搭直升機從空中俯瞰~
不要覺得很瘋狂,我們在參觀的時候直升機起起降降從沒斷過。
離開12門徒岩後,車行五分鐘後來到洛克阿德峽谷(Loch Ard Gorge)。
來到這裡天空又突然放晴,拍照的效果就比較好
變化多端的天氣果真符合墨爾本『一日四季』的稱號!
洛克阿德峽谷的由來是1878年一艘來自英國的洛克阿德號在此遭遇船難,
全船共54人只有一對年輕男女存活下來,
為了紀念這些不幸犧牲的人,該地便以此船號來命名。
從上看似險峻的環境,下面卻有個平坦的沙灘,形成了顯著的反差感!
樓梯也有點陡、上下遊客也很多~
在坐了那麼久的車後能夠下來沙地走走,心情感覺特別輕鬆,
但在歡樂之餘也要小心行走,因為鞋子很容易進沙。
少子很細、很軟,難以想像在這裡竟會有片沙灘,
前方的兩大岩石彷彿天然屏障,讓附近的海象非常平靜。
大洋路的最後一個景點是倫敦斷橋(London Bridge),
這原本是兩個相連結的岩石,於1990年時受海水侵蝕而分離;
當時在海面的岩石上有一對男女受困,據說因為是外遇所以獲救時異常低調不願受訪。
領隊在倫敦斷橋前一一幫大家照相,氣氛歡樂~
這裡的遊客比前面的景點少,就像被我們包場一樣。
面對的這片大海是印度洋,再過去除了幾個島就是南極了
頓時有站在世界盡頭的感覺~
至此終於完成大洋路的行程,
回程我們改走高速公路回墨爾本,時間能較來程節省一半
經過整天的舟車勞頓大家也都累了!(從早出發再到回飯店共13小時)
中途在一個小城鎮的中國餐廳用餐,隨手拍下黃昏的景色~